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26篇
  免费   9852篇
  国内免费   2733篇
电工技术   5628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4572篇
化学工业   13006篇
金属工艺   2662篇
机械仪表   3839篇
建筑科学   4457篇
矿业工程   1990篇
能源动力   1209篇
轻工业   6884篇
水利工程   1142篇
石油天然气   2137篇
武器工业   819篇
无线电   128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6678篇
冶金工业   2867篇
原子能技术   738篇
自动化技术   10758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1204篇
  2022年   2390篇
  2021年   3906篇
  2020年   2270篇
  2019年   2171篇
  2018年   2354篇
  2017年   3151篇
  2016年   4342篇
  2015年   5003篇
  2014年   5571篇
  2013年   5287篇
  2012年   4688篇
  2011年   4073篇
  2010年   3282篇
  2009年   3199篇
  2008年   3196篇
  2007年   4686篇
  2006年   4567篇
  2005年   3897篇
  2004年   2643篇
  2003年   2383篇
  2002年   1618篇
  2001年   1087篇
  2000年   799篇
  1999年   712篇
  1998年   441篇
  1997年   419篇
  1996年   378篇
  1995年   307篇
  1994年   296篇
  1993年   232篇
  1992年   174篇
  1991年   144篇
  1990年   156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75篇
  1984年   71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45篇
  1980年   52篇
  1966年   27篇
  1964年   35篇
  1962年   66篇
  1959年   25篇
  1955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错果错-虾姑蛇绿混杂带位于狮泉河-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中段,与其伴随的复理石是其洋盆沉积的记录,它的时代归属对约束狮泉河-永珠-纳木错弧后小洋盆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狮泉河-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中段改则县错果错-虾姑蛇绿混杂带虾姑一带的碎屑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岩石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方面的研究。该区碎屑岩以薄层砂岩和页岩互层为主,具复理石沉积特征。砂岩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最小碎屑锆石年龄为119Ma,最小年龄峰值为120Ma,指示该地区碎屑岩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结合前人研究,在早白垩世晚期,北部的班公湖-怒江残余洋向南俯冲,南部的雅江洋向北俯冲,加快了中部狮泉河-永珠-纳木错小洋盆俯冲消减,冈底斯岛弧与喀喇昆仑-南羌塘-左贡陆块发生弧-陆碰撞,形成了规模有限的狮泉河-永珠-嘉黎蛇绿岩及早白垩世晚期残留海盆地,在虾姑一带沉积了虾姑碎屑岩,随后闭合,之后沉积了早白垩世末的多尼组和郞山组残海沉积。  相似文献   
992.
提出基于快速成型中STL模型直接切片新算法。读取二进制STL模型信息,创建三角面片矩阵;采用二分查找算法实现三角面片与切平面相交分组;再对每一组中三角面片与相交切平面求其交点获得相交线段,去除相交线段间的冗余节点;最后用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对切平面中相交线段优化创建轮廓线路径。此算法避免了切平面与三角面片位置关系的判断和建立三角面片之间拓扑信息关系,在切片耗时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3.
为遏制偷盗和毁坏窨井盖行为,提出一种利用声信号对窨井盖偷盗和毁坏进行检测的方法。因不同声信号的能量基于频率的分布存在差异,将窨井盖产生的振动声信号进行FFT变换,将变换后的频谱转化为能量谱,利用统计方法确定窨井盖振动声信号能量在频率上的特征分布区间和分布阈值,计算其他干扰声信号的20个最大能量点在该特征区间的概率分布数并与阈值对比,判断窨井盖的振动声是否是遭受盗毁时敲击引起的。实验结果显示:窨井盖敲击声的能量分布与其他声信号具有明显不同,其能量分布的特征频率为48~504 Hz,分布阈值为85%。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盗毁窨井盖声音,且在一定信噪比环境下具有较强鲁棒性。  相似文献   
994.
针对轧辊偏心信号是混杂在各种随机干扰中的复杂高频周期信号,因FFT法对信号分析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Root MUSIC(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法和Prony法相结合的轧辊偏心信号估计新方法。利用Root MUSIC法准确估计出偏心谐波的频率及谐波的个数,同时使用Prony方法估计出偏心信号的各次谐波幅值和相位。仿真结果验证了可行性和有效性,在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仍能准确地同时估计出偏心谐波的频率、幅值及相位,尤其在频率分辨率和抗噪声上比FFT法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5.
采用MOCVD工艺在微米级Ni0.4Zn0.2Mn0.4Ce0.06Fe1.94O4(NZMCF)表面原位生长了纳米级羰基铁(CI)壳层,通过控制沉积温度,调控核壳形貌和吸波性能,得到了具有核壳结构的NZMCF -CI复合吸波剂,利用XRD、SEM、EDS及VNA等分析手段,重点研究了沉积温度对NZMCF -CI核壳粉体微观形貌、晶体结构、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沉积温度,可以有效调控核壳粉体的形貌,进而调控吸波性能。沉积温度为220 ℃,NZMCF-CI核壳粉体具有最佳的形貌及吸波性能。利用测得的同轴环样品的电磁参数,计算出NZMCF -CI涂层在厚度为1.8 mm时,反射率最小值为-39.9 dB,小于-10 dB的吸波带宽为14.2 GHz(3.8~18 GHz)。涂层厚度为0.8~2.6mm时,在3.2~ 18 GHz均能实现最小反射率低于-20 dB,在2.5~18 GHz均能实现最小反射率低于-10 dB。仅需要调整厚度,即可以实现2~18 GHz内良好的吸波效果。  相似文献   
996.
采用电炉熔炼制备了不同Ga含量的Al-Mg-Ga-Sn合金。通过光学显微镜(OM) 、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显微组织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表征;在30℃、40℃、70℃、90℃的纯水中进行降解速率的测定;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室温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Al-Mg-Ga-Sn合金在Mg+Sn为定值10wt.%的情况下,Ga含量分别为0 wt.%、4 wt.%、8 wt.%、12 wt.%、16 wt.%时,合金组织均有铝基体相和Mg<sub>2</sub>Sn相,且随着Ga含量的增加合金组织中出现了Ga<sub>5</sub>Mg<sub>2</sub>相。Al-Mg-Ga-Sn合金的降解性特点是主要由铝基体相中点蚀开启,由Mg<sub>2</sub>Sn和Ga<sub>5</sub>Mg<sub>2</sub>化合物相的晶间腐蚀加速;不同Ga含量合金的起始降解温度由固溶于铝基体中的低熔点元素(Ga+Sn)的含量决定;相同Ga含量的合金随温度升高降解速率加快,降解反应动力学遵从阿伦尼乌斯公式。室温电化学分析表明:Al-Mg-Ga-Sn合金随Ga含量增加,腐蚀电位不同程度地负移,腐蚀电流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97.
通过超声辅助共沉淀法成功制备了富锂锰基正极电极材料,研究了不同的超声时间对材料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超声辅助能够使材料颗粒更加均匀,结构更合理,有利于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提升。当合成前躯体材料超声时间为8h时,复合材料的放电比容量最好,在0.1C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327.8 mAh g<sub>-1</sub>,均高于未超声的复合材料的265.2 mAh g<sub>-1</sub>,1C下循环50圈后放电容量为181.6 mAh g<sub>-1</sub>,保持率为84.8%。通过循环伏安法测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发现超声后的复合材料还原氧化峰电流更大,电荷转移阻抗更小,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998.
李喜梅 《轧钢》2019,36(5):34
接触式板形辊是目前冷轧生产线中常用的板形测量仪器。分析了冷轧生产线中影响板形辊包角的几个重要因素,针对冷轧生产线的要求和特点,给出了符合实际生产要求的高精度的冷轧机板形辊包角计算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精度高、实时性好、投资少、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999.
本文介绍了铼钠克G—SPEED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功能、特点以及G—SPEED数控系统往现代模具及零部件加工中的应用方法与技巧。包括在CNC自动车床上的应用、在加工小心及磨床上的应用、在鞋揎机上的应用、在四轴及五轴加工、在高光加工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PDZ (PSD‐95, Dlg, ZO‐1) domains are ubiquitous interaction modules that are involved in many 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Interference with PDZ‐mediated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in disease‐related signaling processes. For this reason, PDZ domains have gained attention as potential targets for inhibitor design and, in the long run, drug development. Herein we report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molecules to probe the function of the PDZ domain from human AF6 (ALL1‐fused gene from chromosome 6), which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cell–cell junctions. These compounds bind to AF6 PDZ with substantially higher affinity than the peptide (Ile‐Gln‐Ser‐Val‐Glu‐Val) derived from its natural ligand, EphB2. In intact cells, the compounds inhibit the AF6–Bcr interaction and interfere with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dependent signa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